/*add by HanSyaun for showing code on article. start*/ /*add by HanSyaun for showing code on article. end*/

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

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 第三階段 考托福

7月中精培計畫集訓完後,在隔年的1/7號之前要進行國內複審,這時要繳交:

1.英文作品集
2.英文研習計畫與自傳
3.申請表件與資料
4.英文語言能力證明

其中的1.2.3,都是有可能用趕的趕出來,只有語言能力證明沒辦法在短短一個月內就獲得。
所以從暑假開始到聖誕節前夕,這約4個月的時間,都是沉浸在瘋狂念英文的狀態。
而且別忘了,TOFEL網路成績公佈之後,還要等快一個月的時間,紙本成績單才會寄來,甚至有時候會寄丟。
所以提前考試是必要的事情。




每間學校要求的TOFEL成績不一樣,從80~90,甚至日本的只要45,有些要日檢、法檢、IELS等,依簡章而定。
不過似乎成績雖然沒有達到標準,但是只要不要差的太離譜,都還是可以通過國內複審,然後送申請件給國外。
雖然計畫主持人在培訓營時說,如果英文成績不到送件標準,寧願不送,但是後來從助理口中得知,有些學校還是會接受你專業強,英文弱的申請,只是到時候要再多交錢上對方的語言課。


個人英文能力背景:
小時候去過家庭式的英文補習班兩三年,國中基測英文58,五專擺爛連elephant都忘了怎麼拼,講英文會結巴,無法表達完整句子。
後來五專畢業(2008年)後狂唸常春藤雜誌1年,才把閱讀、聽力、口說稍微拉回來一點。 請參考:我如何唸常春藤雜誌?
之後抓到機會就接觸英文,去奧地利前裸考(沒準備,直接考)多益,大概667(2009年)。 之後到奧地利交換學生半年(2010年)。
回國後口說聽力能力均加強許多,開始在學校當客座教授的翻譯與助教,協助過香港、葡萄牙、英國、德國等藝術家與設計師的workshop。
最短兩個小時,最長兩個禮拜。

個人英文能力分析:
閱讀:平常懶得背單字,單字量很不多。 看到大篇文章會恍神。
聽力:口音重一點或者連音會聽不懂。
口說:口說比較ok,很敢講。
寫作:寫作能力從來沒有鍛鍊過,很差。 文法也是從來沒有重視過。
裸考托福大約閱讀17,聽力16。





準備托福的辦法:
我個人是從9月初唸到12月中,把所有雜事都推掉。 每天早九到晚七或更多。


制定一個照表操課的節奏,讓自己不會無止境的唸一個科目。 有時候人會下意識的逃避自己最不想念的科目,用表格及計時器來約束自己,一定要換科目。 也讓自己清楚只要在"撐"多少分鐘後,就可以解脫了。
在唸之前必須要先清楚分析自己的英文能力,有哪些優點、弱點,從自己本身有的弱點來加強,會產生很大的進步效果,英文改善重果立見,讓自己更有動力與信心。


以下為針對我個人的弱點及加強的辦法:

1.閱讀
弱點:a.單字量少 b.看大篇文章會恍神 c.長一點的句子或是分詞構句就會搞混 d.看文章的速度太慢
解決:
a.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背單子(如課程表),早上新背的單子下午、晚上一定要複習,隔天一開始要背新單字時也要先複習。 用大量的次數換熟悉度。
基本字根字首輔助,同領域的單字一起背,連例句一起背,單字在文章裡的話就把文章唸讀多次一點。

b.c.d的問題可以一起解決。 重新了解句子的組成架構(前三後四),然後再特別注意介詞或連接詞等等來切割句子。 如此遇到長一點的句子也能看的懂,速度也加快。 理解跟速度都上升後,看大篇文章就不會恍神了。
可以參考:難句拆解法 
ps: 前三(主詞/動詞/受詞補語),後四(形容詞/副詞/插入語/2句合併分詞句構) 


學著用英英字典,像merriam-webster,讓自己習慣對於英文的閱讀與猜測聯想。
另外,多用TPO或是與考試相同類型的直欄式閱讀文章練習,真正的TOFEL閱讀因為是直欄,所以看沒多久就要換行,要提早習慣如此的閱讀節奏。


2.聽力
弱點:a.連音常常聽不懂 b.聽一聽會恍神 c.講的速度太快會漏聽
解決:
a.摸清楚基本連音的規則,讓自己口說習慣說連音。 一旦說的時候習慣了,聽也才會對相同的連音有反應。

b.訓練自己聽的耐力,慢慢逼自己延長聽力的時間,從一分鐘,一分半,到兩分鐘,以此類推。 邊聽邊做筆記,運用補習班教的方法,特別注意一些感嘆詞、學生發問之後會來的聽力重點。 建立自己的聽力筆記符號,用畫的與符號比寫完整單字的還快。 搞清楚有些名詞根本不用聽,考試只考大的架構內容、因果等。 特定的名字、數字、年代等都不用聽的很仔細。

c.訓練自己速度,用比自己能承受的速度再快一點來當練習。 推薦使用60-Second Science的內容與速度再加上 www.aboboo.com 來練習聽打,更能把不熟悉的發音反覆練習,且訓練自己的專注力。 期間我也有用aboboo練習“細聽”的聽寫能力,一句話重複聽10幾次,直到整句都聽得出來,打得出來為止,才換下一句。

口說的出題有一部分是用講的出題,寫作有一部分也是先聽教授上課內容再寫作,所以聽力可以說是蠻重要的投資點。 如果聽力不好,有可能連口說或是寫作的題目都聽錯。

3.口說
弱點:會口吃,會詞窮。
解決:
a.有練過連音後,口說會比較自然。
b.建構幾個屬於自己的口說模版,與萬用模版。 可以套用在任何的口說問題上。
c.多背一些拖時間的連接句。
d.用APP訓練自己的口說時間,且同時錄音給自己聽,讓自己了解自己需改善的地方。

有許多種不同的APP,有的還會隨機出口說題目給你。

口說部分當然要靠模版的基本句型來輔助,但是最重要還是平常說英文的能力,這樣遇到突發的題目時才不會啞口無言,也才有能力進行應變。 所以平常就應該多與自己自言自語,幻想自己正在聊天或是演講等。 另外,與補習班同學組成的口說會,每個禮拜的聊天與訓練、與學校外籍生的聊天,當客座教授助教的經驗等等,平時就在累積自己口說的經驗,與面對不同口音、背景的人的聽力能力等。


4.寫作
弱點:從來沒有會寫過,文法弱爆。
解決:
先嘗試寫幾篇文章,在寫的過程中自然就會發現許多的疑問與不確定,這時就將它們紀錄下來並統整,結果你就會得到一個關於自己寫作部分需要學習的重點。 可能是時態,可能是第三人稱單數後動詞加s,可能是be動詞的問句等。 這時在去針對這些問題研究文法,投資報酬率就會快很多,比從頭看一本文法書的效果還好。 而出乎我預料的是,一但文法有改善之後,除了寫作之外,我的閱讀與聽力也都有了進步,因為自己output(寫作、口說)時都會特別注意某些文法,反過來,input(聽力、閱讀時)也會對別人講的內容文法有所感應。

一樣寫作也需要背模版,文章一來就先把大致上的模版、架構打好,再來填入內容。 若是二元性題目(你同意XXX的行為?),一開始看到題目就先選邊站,看看同意或反對哪邊自己可以舉出最多原因與例子,就寫哪個立場,以免寫到一半詞窮。

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“準確的拼字”,常常會多一個t或是將a拼成e等。這樣的狀況雖然不至於妨礙口說與閱讀,但是遇到寫作時,就會錯誤百出。 於是在背單字的時候,都強迫自己特別的唸、寫、記每一個重複字尾的地方,或是母音容易搞混的地方。在平常閱讀的時候,也會特別的對單字的母音與重複字尾進行瀏覽與確認。


為了以防考試失常的亂流,在年底前我總共密集的報考了三次,11月底,12月初,12月中後。 大概每隔兩個禮拜考一次,維持自己的最佳手感,也是為了保險起見。
托福滿分120,每科最高30。 第一次考完感覺最難,卻考了總分90,Reading 25,Listening 25,Speaking 20,Writing 20。 第二次感覺超簡單,但是只考79,R16 L23 S20 W20,第三次考到已經無心了,略發呆,總分86,R22 L24 S20 W20。

在申請學校時,英國皇家藝術學院(RCA)的要求是87,美國南加大(USC)是83,麻省理工學院(MIT)是100。

考到以後要等快一個月成績單才會寄到,如果需要兩張以上成績單分別申請兩校,就要在報名時就加訂,以免拖時間。 雖說最後是有放寬,可以先將網路成績的畫面截圖來申請,等成績單到了再補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